2) An introduction of the national film 'The beginning of great revival'
《建黨偉業》中港巨星陣容曝光
發哥扮袁世凱 華仔演蔡鍔
周潤發在中影新戲演袁世凱,將與華仔有不少對手戲。《諜海風雲》劇照
中影去年投資的《建國大業》網羅中港台 172位紅星演出,電影上映時票房突破 4億人民幣,中影下月乘勢開拍姊妹篇《建黨偉業》前名(《建黨大業》),演出陣容依然星光熠熠,除張國立、唐國強和劉燁外,周潤發加入演袁世凱、劉德華演蔡鍔及周迅演小鳳仙。
中影集團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 90周年,今年重點投資的電影《建黨偉業》將於下月中在北京開拍,該片依然是由中影董事長韓三平和黃建新聯合執導,上次《建國大業》票房創佳績,今次拍姊妹篇同樣用大堆頭明星助聲威,據悉內地不少大腕如馮小剛、姜文、章子怡、陳道明和葛優等都主動爭取演出,而且大部份都不介意是零片酬。
劉德華自己也不明白,為何很多電影都愛找他演軍人。《建國大業》劇照
劉燁在《建黨偉業》演戲份最重的年輕版毛澤東。《建國大業》劇照
周迅承認中影已邀請她在《建黨偉業》演出。《風聲》劇照
張涵予在《十月圍城》演孫中山入型入格,故中影也計劃找他再演國父。
張涵予再演孫中山
該片故事講述由 1917年 10月革命至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期間的風雲人物,有關毛澤東青年時期的故事將成為主線,而袁世凱、孫中山、周恩來、蔣介石、宋慶齡、宋美齡和蔡鍔等均會在該片出現。由於描寫毛澤東等領導人當時不到 30歲,所以會由年輕演員演出。年輕版毛澤東這個重要角色欽點了劉燁主演,老版會沿用唐國強飾演。據悉該片由陳坤演周恩來、張涵予演孫中山、張國立演老版蔣介石、袁世凱由周潤發主演、蔡鍔是劉德華飾演、小鳳仙則選定周迅及蔣雯麗會飾演宋慶齡。至於在上集有份演出,但在影片上映時戲份全被刪掉的吳宇森也不計前嫌,演出續集,黃導演已聲明今次會挑選好角色給他演,且保證不會刪剪其戲份。
劉德華在續集中戲份加重了,他演的蔡鍔不但與發哥所演的袁世凱有對手戲,還會與演小鳳仙的周迅演出感情戲。雖然華仔身價達到 1,800萬港元,但他還是跟上集一樣,沒有計較片酬就一口答應演出。另外,成龍、甄子丹、周星馳、李連杰和梁朝偉也在被邀演出的名單中,但演出角色還待決定。
陳坤將會在《建黨偉業》演年輕版周恩來。
吳宇森在《建國大業》戲份全被刪掉,但姊妹篇《建黨偉業》他仍然答應演出。

曾演《玉卿嫂》的蔣雯麗今次取代《建國大業》的許晴,在姊妹篇中扮演年輕版的宋慶齡。
周迅親證接演《建》片
張國立與鄔君梅在《建國大業》分演蔣介石與宋美齡,姊妹篇也再續夫妻情。
據悉《建》片的劇本目前已經基本創作完成,電影除了會在北京、上海、長沙和橫店等地取景外,還會到法國和俄羅斯等境外地區實地取景拍攝,觀眾將在電影中看到整個共產黨的建黨過程。為影片前期籌備,韓三平與黃建新已數度抵達長沙進行場景選擇,他們一連走訪了橘子洲頭、岳麓書院、愛晚亭以及湖南第一師範等留下毛澤東成長足迹的地點進行資料收集,對選景相當嚴謹。
劉德華與周潤發被問到是否有份參演《建》片?兩人都不願作出回應,而李連杰和甄子丹就表示:「暫時未接到演出通知,如果真的找演出,到時再說吧!」周迅經理人黃烽昨日就承認已接到中影邀請,他接受電話訪問說:「是有接觸過周迅,但她還未決定演不演,至於是不是演小鳳仙,對不起,暫時真的不能說。」
採訪:丁寧
話你知:建黨人物再起風雲
下月開拍的《建黨偉業》,參演巨星如雲。主要角色已決定演出藝人,而甄子丹、周星馳、梁朝偉也將會被邀演出,而大導演吳宇森亦參與一角。上次沒份演出《建國大業》的周迅,今次上榜有份演出一角,與飾演蔡鍔的劉德華有感情戲。1.劉陳燁:年輕版毛澤東
2.唐國強:年老版毛澤東〈圖〉
3.陳陳坤:周恩來
4.張涵予:孫中山
5.張國立:老版蔣介石
6.周潤發:袁世凱
7.劉德華:蔡陳鍔
8.周陳迅:小鳳仙
9.鄔君梅:宋美齡
10.蔣雯麗:宋慶齡
《娛樂資料庫》
172紅星完成大業
去年為慶祝新中國成立 60周年的獻禮電影《建國大業》,由 172位各地紅星如張國立、陳坤、劉德華、成龍和黎明等人演出,來飾演中國歷史中各大人物,反應理想,超過 4億票房。該故事大概講述中國於 40年代抗戰時期至建國期間,由共和國多個黨派合作到最後多個制度產生的過程。 蔡鍔情傾小鳳仙
《蔡鍔與小鳳仙》劇照
由劉德華和周迅演繹的蔡鍔和小鳳仙,二人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無綫早前亦拍成劇集(圖),由劉松仁演蔡鍔,周海媚做小鳳仙。
蔡鍔一生傳奇,擔任雲南省都督,民望甚高,後期開設軍事訓練學校,廣結人才,令國會大總統袁世凱懷恨在心。後來袁世凱更把蔡鍔調到北京任將軍,替自己實現做皇帝的大計。蔡鍔表面附和,內心一直找機會反袁世凱。
約於 30歲那年,蔡鍔在妓院認識小鳳仙。最初小鳳仙誤會蔡鍔是幫袁世凱的人。但相處一段時間發現蔡鍔滿有抱負,最後更協助蔡鍔逃回雲南舉兵反袁,完成救國大業。
................................................................................................................................................
作為一部命題龐大、主題先行、背負著沉重明星負擔的電影,《建黨偉業》的觀影過程仿佛是一次中國近代史的考試。對此段歷史內容有所了解的觀眾,方有資格通過審查,站在觀影的角度欣賞本片。而近代史考試不及格的觀眾們,恐怕很難真正看懂《建黨偉業》,很難弄清楚那些明星臉背后的歷史人物到底是誰,他們到底在奔走呼號些什么。
《建黨偉業》的故事從1911年辛亥革命講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段時期的中國歷史用教科書上的話來講那就是“風云巨變”。其歷史事件之多、登場人物之豐富、人物關系之復雜,絕非一部電影可以講清。普通觀眾即便是知道袁世凱稱帝、簽署二十一條這些比較著名的歷史事件,也未必了解張勛復辟、蔡鍔發動護國戰爭、孫中山護法運動、火燒趙家樓等等。在120分鐘表現這么多歷史事件,《建黨偉業》只能選擇了片段式的表現手法,只展現事件的高潮部分,前因后果或用臺詞或用字幕傳遞,剩下的就只能指望觀眾的近代史知識足以自動補齊省略部分,否則實在很難跟上影片節奏弄清來龍去脈,更別說欣賞電影藝術了。
《建黨偉業》雖然講的是近代史,但重點還是建黨,問題是近代史上又不是每一件大事都與建黨有直接聯系,所以《建黨偉業》采取了多線敘事的方法。其中一條線是近代史上的大事記,從辛亥革命講到五四運動;一條線是青年毛澤東的人生軌跡,從參軍新軍直到參加中共一大;另外一條線是中共成立前的歷史思潮,主要是以陳獨秀、李大釗、胡適、辜鴻銘等人的事跡串聯。這三條主線相互貫穿,要找到這三條線的內在聯系,非得熟悉中國近代史不可。不然就不會知道毛澤東參軍和辛亥革命有什么關系,袁世凱簽二十一條和五四運動為何又前后呼應。但除了這種多線敘事、相互貫穿的敘事手段外,又很難找到更好的方式在一部電影中同時講清楚這些必須要表達的事情,無奈只有提高觀影難度,期待觀眾能夠憑借對近代史的足夠了解在腦海中自行理清脈絡。
必須學習近代史才能看懂片的最后一個原因是,《建黨偉業》雖然都是熟臉,但是普通觀眾很難記住他們演的是誰,因為這些名字只有在教科書上才會一閃而過,而那些觀眾熟悉的歷史人物,如周恩來、鄧小平等等,在《建黨偉業》中的戲份都極少,對于理解劇情毫無幫助。而其他戲份頗重的人物,比如領導火燒趙家樓的學運領袖匡互生、梅思平;曾與袁世凱并肩作戰而后反目的段祺瑞、馮國璋、蔡鍔;在新文化運動中分立兩派的胡適與辜鴻銘等等,這些在中國近代史中舉足輕重的人物離普通觀眾又實在有些遙遠,當他們像走馬燈一樣出現在銀幕上,觀眾記住他們誰是誰確實存在困難,比如趙本山在周潤發飾演的袁世凱身邊轉了半天,估計也很少有人記住他飾演的其實是段祺瑞。
綜上所述,看《建黨偉業》之前做足功課實在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雖然大部分觀眾進影院看“建黨”圖的還是一個熱鬧,但要如果沒有近代史做基礎,就連熱鬧都未必看得明
2011年8月3日